揭福建偷渡客在美国的尴尬困境:身份难合法(二)
有“侨乡”之称的福州亭江镇堪称“中国第一偷渡村”,它几乎浓缩了福建几代移民家庭的发家路线:第一代移民偷渡到美国,打工赚钱开餐馆。拿到绿卡后,将家人接到美国,继而第二代移民子承父业,随着第三代移民在美国出生,完成了整个家族的移民征途。
第036期
精彩语录
▶▶ 强一直以为自己是合法进来的,只不过是另类的偷渡客而已。
▶▶ 穷到这种程度,哪里还有钱出去呢?有钱出去,为何不把钱拿去投资呢?
▶▶ 在法律面前,"大姐萍"是被严惩的大蛇头;在偷渡者中,她又有另一面的评价。
专家介绍
胡曼荻
美籍华裔作家,著有长篇小说《美漂》。
分析:外出致富的希望>不愿背井离乡
这么多偷渡的惨案血淋淋地摆在面前,那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福清人要前赴后继地“出去”?
有人说,福清历史上很穷,而且人口大量过剩。
穷到什么程度呢?三山镇泽郎村的一个村民这样形容:两片地瓜,一锅水,就是一顿饭。
穷到这种程度,哪里还有钱“出去”呢?有钱“出去”,为什么不把这些钱拿去投资呢?
据了解,在福清一些“偷渡文化”高度成形的村落里,要做点小买卖,大家是不信任你、甚至不怎么瞧得起你的,你当然也借不到一分钱。而当你鼓起勇气要“出去”,即使你昨天还不名一文,背着一屁股烂债,也很快就会有人愿意资助你几十万。
■回报率超过可能的风险
对此,从事心理学研究多年的福建中医学院林榕发教授认为,“偷渡文化”只是转型时期的一种暂时现象,其实从人的本身心理上来讲,是不愿意背井离乡的,更不用说去偷渡。但攀比的心理,却导致了“不愿意去偷渡”与“心动的希望”并存,这恰恰反映出了偷渡者的心理特征。一旦“心动的希望”超过本身的不愿意,“出去”的潮流愈演愈烈也就不足为奇了。
林教授说,构成偷渡的最大内因,是想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财富。由于发达国家和我们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上和劳务价格上有较大差异,因此偷渡的回报率很高,超过了他们可能要承受的风险,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他们借高息都要偷渡。久而久之,在一些地方建立了多种偷渡渠道,并衍生出组织偷渡的犯罪集团。
■偷渡打天下被人们赞许
另一个内因是观念,这里没有人认为偷渡是一种违法的事情,相反,偷渡出去打天下的人反而被人们所赞许,一些村干部甚至有以此促进本村经济的短视看法,这里的道德观和法律要维护的法则不在一个方向上。这里的人们热衷于攀比财富,炫耀财富,而在当地只有偷渡这种致富的渠道最顺畅,也最有说服力,于是有更多人去偷渡,最后加速了前一个恶性循环。
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倪小宇则认为也有外因的成分。部分非法偷渡目的地国家在移民方面的政策给了偷渡者侥幸的空间。这些国家所谓的移民法律有不少漏洞,例如,美国、法国、德国等国家均曾实施过特赦政策,非法偷渡者也可以堂堂正正变成合法的移民。
本文来源:教育频道综合
责任编辑:
王晓易_NE0011
1
2
3